top of page

       教育部於104年暑假開始,推出夏日樂學計畫,秉著「暑期增能,做中學習」的宗旨,鼓勵各校改採活動式課程,以沉浸式、生活化的教學方法,刺激學習的樂趣與成效。

       本土語言的學習,必須與生活、文化結合在一起,才會發揮意義、價值。基於強化本土語文學習,鼓勵國中小依據在地特色、學生需求及社區資源,聚焦於本土語文之學習,進而促進多元族群融合;另因應107學年度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,依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-總綱」課程規劃,國民中學階段本土語文,學校應調查學生之選修意願,學生有學習意願,即於彈性學習課程開課,得於假日或寒、暑假實施。亦為保障原住民籍學生民族教育之權益,應於彈性學習課程開設原住民族語文課程至少每週一節課,供學生修習。

       依據國內外研究指出,在國中小階段,由於學生在暑假階段,多會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無法接受學校教育的正向影響,所以學生容易在暑假中產生夏季學習失落(summer learning loss)或夏季失落(summer loss)的現象。另依水龍頭理論(the faucet theory),暑假期間學校(水龍頭)關閉,部分弱勢學生無法繼續接受來自學校的教學資源,導致返校後學生家庭社經背景的差異反映在學習上。尤其常可發現社經背景不利的教育弱勢學生,每當經過一個暑假階段,學習表現會明顯低於高社經背景的學生,進而深化了教育不公平的現象;為解決學生的暑期失落情形,各國開始嘗試在國中小的暑假期間,推動可讓學生持續學習的政策措施,例如:英國的夏日學校方案及我國的夏日樂學計畫,因此,對於學習不利之學生,如能在暑假期間給予不同於正式學制之學習,以彌補其因家庭社經條件造成的不足與缺憾,將有助於提升其學習成效。因此本計畫另提供偏鄉學校為主,得依學校特色、社區性質及學生需求等,於暑期規劃學習活動,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及確保基本能力。此亦可作為創造新學習契機、建立師生新學習關係,本計畫以「創新實驗,整合學習」之精神,提供資源使學校利用暑期時間實驗創新教學法,並輔以整合主題式學習之方式,增強學生學習動機、培養自主學習能力。

計畫緣由

bottom of page